关于壮锦
这些天大家有没有被各种壮锦元素刷屏呢?无论是俘获年轻人的奶茶联名
还是充满时尚元素卖到断货的,壮锦老花“菜篮子”、马面裙
以壮锦为代表的一系列民族元素,逐渐更多地走进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设计,不仅让古老的壮锦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今天就让图图带你走进壮锦的世界~
壮锦,意为天纹之页,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经线一般为原色,纬线用彩色,织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壮锦色泽鲜艳、织工精巧、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01.历史之美
壮锦作为壮族的文化瑰宝,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有时也称 “绒花被”,主要以棉或者麻为原材料纺织而成。考古证实,早在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来的多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嘉庆年间谢启昆《广西通志》卷二七八“诸蛮”:“东兰壮女,能作花巾,以白布画花卉人物于上织成,极工巧。”
△《广西通志》卷二七八《诸蛮》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确有织锦技艺。
在唐代,壮族人民所织的蕉布、白芒布、麻布、丝布等9种布料,已被列为朝廷贡品。而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当时,宋王朝需要“绸绢纳布丝锦以供军需”,在四川设立“蜀锦院”,把大量的蜀锦运往广西,再经广西运往各地。壮族人民很快接受蜀锦纺织工艺,壮锦也应运而生。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壮锦)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
△《岭外代答》卷六《服用门》,
《知不足斋丛书》本
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壮锦,其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其色调为单色,这充分表明,早期的壮锦已经具备“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了。
明清时期,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壮锦虽仍贵为皇室贡品,但寻常百姓亦可享用。经过岁月的洗礼,壮锦慢慢地成为平常人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姑娘嫁妆中不可或缺之物,编织壮锦更成了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
02.纹样之美
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凤的图案在壮锦中独占鳌头,“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这是由于壮族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象征。壮族多喜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
03.包容之美
壮锦的图案纹样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从以几何纹图案为主,到图腾图案的加入,再到汉族吉祥文化的全面影响:壮锦图案中有许多与汉族吉祥文化并无二致的图案如万字纹、寿字纹、如意、狮子滚球、八宝、龙凤等,这类图案在明清直到近现代都是壮锦的主题内容。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壮锦的图案主要以几何纹作为构图形式和辅助内容,保留了古代的图腾形象,主题内容绝大部分为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吉祥图案,这与壮族包容开放的发展历史相印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艺术家们开始将新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融入到壮锦的创作中。他们可能会采用抽象艺术、几何图形,甚至是现代流行文化元素来设计壮锦图案。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壮锦的艺术语言,也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将壮锦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多样壮锦融合的多彩服饰、具有壮锦韵味的精致复古包包、壮锦扇面的古风韵扇、壮乡风韵特色的壮锦玩偶、独属八桂之美的壮锦马面裙等等,打造出独具包容特色的广西壮锦非遗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1、《中国四大民锦:壮锦》
2、《壮锦纹饰研究》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